查看原文
其他

凡训蒙,须讲究。详训诂,明句读。 为学者,必有初。小学终,至四书。

2016-10-19 耕读宝宝 耕读世家庄园


凡训蒙,须讲究。

详训诂,明句读。

为学者,必有初。

小学终,至四书。

释义:

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,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,考究实事,不可以马虎从事。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,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,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。

研究学问,一定有起头的地方,把小学读完了,便可以开始念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等四书了。


解析:

在古代书不是随便可以读的,读书是需要相关技巧和基本功训练的。到底都需要哪些基本技巧呢?“凡训蒙,须讲究。详训诂,明句读。”这句话里12个字都给概括了。

训蒙就是启蒙,启蒙教育有讲究,讲究什么呢?那就是训诂。

什么叫训诂呢?训诂,顾名思义,就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古代词句的意义。唐朝的人就得用唐代的语句解释春秋秦汉的词句,到了宋代又要用宋代的词汇解释之前的经典注释。

那什么叫句读(dou4)呢?句读就是要会断句子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古书都是连着排一文到底的,中间没有标点符号。

古代人写书立卷,不是不会用标点符号而是不用。不会和不用可不是一回事,为什么会用而又不用呢?古人认为文章一经圈点,文化气息就有可能被点断了,文章应该说也是有生命的,是有眼有气的,文气一断文章就僵硬就死掉了。

当然啦,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文,都经过了现代印刷的重新排版,在句读方面有了基本的共识,甚至于也有大字拼音的经文读本,这是非常方便的。但总体来说,童蒙阶段的背诵就是记住原生态的东西,大学阶段的思考理解则是思想的生发。

在宝宝看来,我们的传统文字虽然保留了洋洋生意,但在理解和传承上确实存在着不精确,不固定的问题,因此就难免会出现大家各有各的解释,什么怪力乱神都出来了,最后打成一团的乱象——当然了,知识分子打乱仗是几千年来的传承。从孔子诛少正卯到建国后的大抽疯,坑知识分子最狠的就是知识分子——泥腿子哪有那个时间扯淡去?也没那个水平写出入骨三分的大字报不是?



言归正传。

现在好多家长发愁孩子的语文成绩。为什么发愁?中国话还没学好呢就去学英文了呗!中文水平的高低跟英文水平的高低有共同的关键点,就是阅读量!一边记忆一边理解,大量阅读深入理解。就好像你问英文专八的学生怎么学英文,他一定告诉你大量阅读,中文也是一样的嘛!

据说当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掌握5万单词;大文豪莎士比亚著作中用过的单词量高达2万4。顺便敬仰一下莎翁的创造能力,这位自己造了好几千单词出来。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将两个单词组合到一起,例如,眼球(eyeball)、月光(moonbeam)还有鲁莽(madcap)。

而中国的汉字一般认为2万左右,但词汇量超过52万个!其中成语就超过3万!



所以啊,语文什么的根本就不用补课!花什么冤枉钱啊!就像好多人在国内过英语六级还是个哑巴选手,只会千把个单词的高中生去了美国半年却能无障碍交流一样,您就把孩子扔进一个环境里多读书。小说散文神马的随便读,读得多了,自然就都会了。宝宝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课就没听过,成绩也没出过前三不是?教材上那点玩意儿,塞牙缝儿都不够啊!

就算会写上万字,没有阅读量和对文学、历史的了解,看到美景的时候也说不出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只好在朋友圈发个“握草,好美好美!太美啦!”所以你看周杰伦唱的“天青色等烟雨”,那是方文山给他写的。周杰伦自己上台只会说“不错哦~”“屌爆了”.....

说的多啦,容易让靠补课捞钱的知识分子们反感。说点好玩的,可以讲给孩子听,写作文也用得上——耕读宝宝就是语文届的良心啊!


在唐朝有个员外,向来吝啬,给孩子请了好几个老师都被他的小气给气跑了。有一天,他请了一位新的老师。员外和新老师约定,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:“无鸡鸭也可以,无鱼肉也可以;青菜万万不可少,酒也不可。”

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,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!

一年之后,老师在辞职时,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。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,而这个老师立即拿笔将他改为:“无鸡,鸭也可以;无鱼,肉也可以;青菜万万不可,少酒也不可。”

look~除了知识分子的腹黑以外,至少让孩子懂得不学好标点符号的话,以后会被坑的是不是?




关注国学传承,关注耕读世家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